10-07
▍ 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

意義:該獎項表彰三位科學家革命性地發現讓人們理解了細胞在分子水平上感受氧氣的基本原理。為人類理解氧水平如何影響細胞代謝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礎,也有望為對抗貧血、癌癥和許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鋪平道路。 原文鏈接
簡評:科學,向生命致敬!
10-08
▍ 諾貝爾物理學獎

事件更多:其中,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名譽教授比波斯因“在物理宇宙學上的理論發現”獨享一半獎金,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馬約爾和奎洛茲則因“發現一顆環繞類太陽恒星的系外行星”共享另一半獎金。
10-09
▍ 諾貝爾化學獎

事件圈點: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授予鋰離子電池領域。重量輕,可充電的鋰電池現在被用于到手機、筆記本電腦、電動汽車等等領域。它還可以儲存大量來自太陽能和風能的能量,使一個無化石燃料的社會成為可能。
簡評:沒有他們仨,你的手機就是個點燃的炸藥包
10-10
▍ 諾貝爾文學獎

簡評:97歲的足夠好先生,陪跑諾獎10年,75歲仍奮戰在科研一線。古迪納夫有句名言:“我們有些人就像是烏龜,走得慢,一路掙扎,到了而立之年還找不到出路。但烏龜知道,他必須走下去。”
10-11
▍ 諾貝爾和平獎

10-14
▍ 諾貝爾經濟學獎

延伸閱讀:阿比吉特·巴納吉正是埃斯特·杜夫洛的博士論文導師同時也是夫妻。兩人曾合著《貧窮的本質》一書,兩位作者在書中探討:為什么窮人吃不飽飯還要買電視?為什么他們的孩子即使上了學也不愛學習?為什么他們放著免費的健康生活不去享受,卻要自己花錢買藥?為什么他們能創業卻難以守業?為什么大多數人認為小額信貸、窮人銀行沒什么效用?
事件梳理
2019年諾貝爾獎

真正偉大的科學探索,其目標不是為了求名得利或嘩眾取寵,而是為了全人類的福祉,為了在探索生命奧秘的同時,向生命致敬。 原文鏈接
簡評:關注諾貝爾獎,就是對全社會的一次集體科普,更是對科學精神的高度褒揚。